健康类:“拒绝沉迷手机 远离垃圾快乐”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
信息时代,手机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虽然手机帮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但是孩子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却对身心健康不利,易导致近视、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大脑学习能力受损等问题。
但是,让孩子彻底断绝手机,又似乎不现实。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很多父母因为孩子手机使用问题会纠结、不安。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呢?7月12日上午,二级心理咨询师、社区志愿者老师李永霞给暑期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拒绝沉迷手机 远离垃圾快乐”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课。
李老师首先引导孩子们在白纸上写下或画下自己的理想,带领他们重新审视了自己与手机的关系,就沉迷手机的危害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接着李老师勉励大家要珍惜与家人朋友的交流时光,专注于自己的梦想,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手机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助手,而不是束缚我们的枷锁。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从现在起,正确利用手机,享受充实绚丽多彩、丰富有趣的学生生活,扬起理想的风帆,让青春的绚丽之花在不懈奋斗中绽放。
安全类:“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专项自护教育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玩水成了青少年最喜爱的消暑活动,提高青少年儿童的防溺水意识和能力刻不容缓。为了进一步做好暑期班的安全教育工作,7月15日下午,芦荡社区开展了“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专项自护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到松陵街道专业救援组织资深老师开展防溺水主题课程,张老师围绕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一是增强安全意识;二是学习防溺水知识;三是掌握游泳技能;四是注意水域安全;五是学会应对突发情况。
防范溺水安全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在这堂“必修课”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不是相互孤立的“孤岛”,而是彼此联系、互为补充的“环岛”。只有构建好家校社“三向奔赴”的协同育人新生态,才能共绘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同心圆”。
文化类:“遗”出好戏 皮影探“趣”——非遗文化传承DIY
皮影俗称“皮影灯”、皮影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7月11日下午,芦荡社区给暑期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遗”出好戏 皮影探“趣”——非遗文化传承DIY体验活动,让辖区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非遗皮影艺术。
活动伊始,志愿者老师用讲故事和播放视频的方式生动地向前来参与活动的孩子们介绍了传统的皮影艺术,从皮影戏的来源、皮影戏的道具制作、皮影戏的传承发展情况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讲述,让孩子们对于皮影戏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着,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自己进行实践操作表演,画、描、剪、刻、演……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个认真地亲自“操刀”。
“皮影真的太神奇了!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今天自己亲手操作表演了,太好玩了!”一名小朋友说道。孩子们的真切“表白”,仿佛揭开了“非遗”奥秘的神奇一角,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现代青少年心中“落籽发芽”。
本次活动通过听、看、做等环节调动孩子们多方面感官,让他们其充分感受到皮影艺术的魅力,也让孩子们了解了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了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和动手能力,使其在有趣的氛围中体味传统文化。
实践类:“我是小小拉面师”—兰州牛肉拉面文化研学体验
为了让暑期班的孩子们亲自体验抻拉面,了解兰州牛肉面的文化,传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12日下午,芦荡社区开展了一场“我是小小拉面师”——兰州牛肉拉面文化研学体验活动。
正式开始抻面前,由拉面店师傅进行示范授课,从和面、揉面到面条的各种形状及如何抻面,拉面师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逐一讲解、介绍,并让小朋友近距离观摩。先加水,再通过捏、揉、团、搓、压的方式,将面粉变成大小不一的面团。猜猜怎么将其变成美食的呢?孩子们认真地观摩拉面师傅的拉面表演,体验着拉面师傅出神入化的拉面手法。
接下来就到了小朋友们的动手环节了,在给小朋友们分发面团后,按照老师教的步骤,孩子们开始进行和面、揉面、抻面,很快小朋友们手中的面团变成了长长的面条,小朋友们的喜悦溢于言表。
孩子们在掌握拉面基本制作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了一碗美味正宗的兰州拉面。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拉面,提升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美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培养了对美食的敬畏之心。此次实践活动,在探索不同地域特色饮食的同时,在动手拉面的体验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的感恩意识,也让他们进一步学会珍惜粮食。
(撰搞人:吴江区太湖新城成人教育中心校 陆玉琴)